第八十四章 驻跸瓦桥关(中)_新宋英烈
读啦小说网 > 新宋英烈 > 第八十四章 驻跸瓦桥关(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四章 驻跸瓦桥关(中)

  显德六年(应历九年)阴历三月初二,瓦桥关南一块面积广大的高地之上,北伐周军的上万人马排列开阵式,接受他们的主人――大周皇帝的校阅。来自殿前司禁军的马步军、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以及第一次参与这种大型校阅活动的“神机军”马步炮军,都派出了自己最为精锐的部曲参加。

  在校阅场北边,兵士们堆起了一座高大的土台,在上临时搭建了校阅台。辰时末,作为校阅主角的柴荣在八名大内侍卫的簇拥下登上校阅台。在他身后,此次随他一起出征的文臣武将以及新近归附的辽国降臣也悉数到场,与他们的君主一起观看了这一场规模浩大、气势非凡的战场校阅。而在校阅台西侧拱卫校阅台的一排大内侍卫当中,一身侍卫戎装的林小雨也持枪挎刀的站在那里,以这种默默无闻的方式为自己的夫君站脚助威。

  尽管此时天气阴沉,并且开始下起淅淅漓漓的小雨,让人体会到了北方初春那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特色。但一来接连的胜利令柴荣豪情万丈、热血沸腾,并没有把这点凉意放在眼里。二来,今天早晨临出御帐前,在林小雨再三的要求下,柴荣不得不向自己的爱妃妥协,不仅穿上了非常厚实的内衣,而且还在龙袍外面披了一件裘皮大氅。因此,站在校阅台上的他,此时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凉意。

  在向台下整齐矗立的上万将士发表了一通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演讲之后,大周天子柴荣便在众将及那八名大内侍卫的陪同下离开校阅台,纵马在队伍方阵之中往来奔驰,与将士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凡是其御马所过之处,众将士皆山呼万岁、单膝跪地,向柴荣行礼祝贺。一时间,整个校阅场呼喝之声直冲宵汉,场面极为恢宏。

  如此宏大的校阅式自然也吸引了校阅场附近的当地人。那些普通百姓自然是胆小怕事的,对这样的校阅式虽然心存好奇,但也只敢站在远处抻着脖子向这边观望。而那些有些身份地位的人,或者当地的乡绅耆老却与这些小老百姓有所不同。作为本地地方shili的代表,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对这支来自南边的大军的一举一动自然是非常关注。柴荣这边才决定要校阅三军,他们那边就已经从安插在瓦桥关守军里的内线得到了消息。这些老于世故、颇识实务的家伙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与新统治者拉关系、攀交情的好机会,特别是当对方乃是高高在上、可以决定他们生死的天子皇帝的时候,更是不能轻易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于是,他们在校阅的前一天便通过关系找到了瓦桥关守将姚内斌,向其表示愿意出钱出物,犒劳王师。希望这位父母官同意为大家引见,让众乡亲们能够一见天颜。对于这些掌握着瓦桥关绝大部分资源与人力、物力的地方shili,纵然是像姚内斌这样的一方主官也不敢明着得罪――在这个官府能够直接控制的范围非常有限的年代,缺少了这些地方乡绅耆老的协助,姚内斌的命令只怕连关城都出不出。因此,在地方shili向其提出这个请求的当晚,姚内斌便求见柴荣,将众百姓乡绅的愿望奏禀了上去。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在这个民智未开,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年代,其所谓的民心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些乡绅耆老,或者说是所谓地主士绅阶层的政治倾向与选择。尤其是在幽云十六州这种新占之地,能够尽早得到当地地主士绅阶层的认可更是稳定局势、巩固统治的最佳方法。因此,对于这样一件能够笼络人心的好事,柴荣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他一面下旨褒奖这些乡绅耆老,一面让姚内斌于这些人中选择六七名有身份、有名望,同时又绝对可靠的成员,代表瓦桥关周边百姓来御前觐见。姚内斌领旨之后便去布置,与本地的乡绅耆老就劳军的酒肉、财物的实际数量,以及觐见柴荣的具体人选取达成了一致。,

  当然,瓦桥关关内及周边方圆数十里总共有民也不过万余人,漫说是供应后周十万大军,就连阴历三月初二参加校阅的那一万余周军都供不起。所谓的犒劳三军不过是一种说辞、一种形式,真正能吃上、用上瓦桥百姓进献的酒肉、财物的兵将不过是少数,绝大多数兵将吃的将依然是周军大营送来的饭食――真要把瓦桥百姓献上的东西平均分配,恐怕参加校阅的兵将们一人连一口酒、一块肉都分不到。

  不过,对于瓦桥本地乡绅耆老来说,兵将们能不能吃到、用到他们送来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周天子能吃到、用到这些东西,能看到、说到自己这些人。因此,阴历三月初二中午时分,周军的校阅甫一结束,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时的瓦桥关乡绅耆老便赶着大车、推着小车,带着一众乡民百姓约百余人迎了上来。早已得到柴荣吩咐的外围警卫部队按照姚内斌那里送来名单,将劳军的队伍分成了两部分。人数众多、身份较低的在现场军需官的引领下去各营象征性的分发劳军物资,而剩下的、身份较高的六个人以及为他们驾车、挑担的若干家仆下人则由姚内斌亲自带领,前往校阅台上觐见当今天子,并与天子一起用午膳。面对如此荣宠,那些获准一见天颜的乡绅自然是欣喜不已,其中一个读过书、做过小官的老员外甚至激动得当场哭了起来。老员外被同伴好一阵劝这才算止住,在自家仆人的搀扶之下来见柴荣。

  虽说前来觐见的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在自己地盘上说话算数的“地头蛇”,但说到底他们也不过是小地方的小人物,见到柴荣这尊真龙,说不紧张、不胆怯那是假的。六个人离着御座老远便已跪伏在地,行完三跪九叩的大礼,却不敢抬头,依然在那里保持着五体投地的姿势,直到柴荣下旨令他们近前来说话,这才战战兢兢的站起身,在距离柴荣比较近的地方重新跪下行礼。

  地方乡绅耆老的这种表现虽也在柴荣的预料之中,但他召见这些人一方面是要表现自己的亲民作风、笼络当地的人心,另一方面却也存了与这些人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更多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百姓士绅对大周朝廷此次北伐的看法、对大周朝廷的看法。而对方现在这种跟自己离着“八丈远”,只知道跪拜磕头的样子自然无法实现柴荣的目的。因此,在安抚了这六个人一番后,柴荣便让他们免礼平身,站着与自己说话。

  面对大周天子如此的荣宠,这六个人先时还不敢相信是真的,对柴荣赐座也是一再的推辞,直到柴天子佯装恼怒,声言他们不站起来就是抗旨不遵后,才诚惶诚恐的从地了爬起来,躬身垂手的站在那里,听候柴荣的问询。而就在六名本地百姓士绅代表从地上爬起来的同时,他们带来的那些劳军物资也被大内侍卫们搬上了校阅台,并一一摆在了柴荣面前的御案之上。当然,所有的食物都已经由运送它们的那些家仆下人以及柴荣身边的宦官事先尝过,确保没有被下毒才被允许端上来的――尽管校阅台上的人可能连看都未必看一眼这些东西。

  原本劳军主要是走一个形式,表现一下地方上的百姓士绅对朝廷大军的欢迎之情、臣服之心,再加上校阅台不过是临时堆起来的一个土台,只在中间御案所在的地方搭起了一个面积并不大的遮雨棚,四周并没有架设幄幔。此时这场春雨又有愈下愈大的趋势,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用餐场所。因此,士绅百姓送来的酒肉、饭食只不过是用来在御案上摆个样子,无论是柴荣还是一众文臣武将,都不会真的去吃。柴荣之所以将这几名百姓代表叫到跟前,主要还是为了了解一下当地的民情,展现一下自己的亲民作风。

  不过,与以往地方士绅百姓劳军时大家注意力都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东西的身上不同,这次劳军的酒肉、饭食中有一样东西却引起了在座的、包括柴荣在内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只见其呈圆柱形,底粗贺而顶尖细,上面布满面了色泽金黄、晶莹剔透,犹如人的牙齿一般的小颗粒。由于刚从保温性能还不错的食盒中拿出,所以其表面还升腾着一屡屡的热气,并飘散着一股与其他酒肉、饭食不一样的香气。

  虽说从这东西放在盘中、冒着热气、散着香味的情况来看,必定是一种食物。但上到天子柴荣,下到大内侍卫,却没有一个人能叫出这种食物的名字来。这样的情况令在场的大周君臣多少有些尴尬,校阅台上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冷。好在这种冷场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就在那盘吃食被放在御案上的同时,一名穿着打扮比较讲究的胖员外走上前,指着那种吃食异常恭敬的向柴荣介绍道:“bixia,这是小人的东家从海外带回来的一种粮食,名为玉米,味道甘甜可口,请bixia品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ula8.cc。读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dula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