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读啦小说网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 第159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9章

  第159章

  其实苏德战场的惨烈可不止在斯大林格勒,柳班战役也是相当惨烈。

  在1942年1月初,德军在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战斗编成内共有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3个警卫师、26个步兵师,共计33个师,另外还有2个旅,兵力总数为66.5万人;

  火炮和迫击炮6000余门;装甲部队在此前的刚刚结束的季赫温战役中损失殆尽,经过补充后,合计有160辆坦克可以作战;

  提供空中支援的第1航空队仅有115架飞机,其中战斗机44架、轰炸机32架、运输机和联络机26架、俯冲轰炸机8架、远程侦察机5架。

  1941年12月28日,德军统帅部向东线德军发布关于组织防御的命令。

  要求各部队竭尽全力、寸土必争,在冬季的主要任务是守住已占领的地区,以争取时间纠集新的预备队,为1942年春天重新发动进攻创造条件。

  命令规定:北方集团军群必须在沃尔霍夫河一线和沃尔霍夫车站通往西北的铁路线上设防固守,继续对列宁格勒实行围困。

  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守住勒热夫、布良斯克、斯摩梭斯克构成的三角地带和勒热夫一维亚济马一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一格扎茨克两条十字形铁路交通线。

  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坚守占领地区,攻下塞瓦斯托波尔。

  为了守住防线,北方集团军司令勒布重新调整了部署。

  在北部防线的列宁格勒方向,屈希勒尔的第18集团军所属第26军和统帅部直属第50军负责继续围困列宁格勒南部,其当面苏军是坚守城防的第42和55集团军。

  在东部战线,从北端的姆加到基里希是第18集团军第1军和北方集团军群唯一的快速机动部队第39装甲军(1941年11月,第39装甲军改由阿尼姆指挥),其当面苏军是列宁格勒方面军第54集团军。

  东部防线中段的沃尔霍夫河沿岸由第18集团军第38军负责防御,当面苏军是苏军新组建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右翼。

  东部战线南端从诺夫哥罗德至杰米扬斯克,以及到旧鲁萨的南部防线,由布施指挥的第16集团军负责防御,当面是苏军西北方面军的左翼。

  这条战线绵延600多公里,在防线的腹地,则有3个警卫师和2个预备队师负责警戒。

  苏军方面,在1941年取得莫斯科会战胜利后,苏军统帅部认为德军正处于慌乱之中,没有准备好冬季作战的德军将无法抵挡苏军的连续突击。

  苏军一旦在德军当面防线达成突破,就会迫使德军大踏步后撤,从而为1942年春季的作战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据此,斯大林准备从列宁格勒、莫斯科、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向德军发起全面的反击。

  1942年1月初,斯大林专门将朱可夫从前线召回,一同商讨总攻计划。

  朱可夫并不赞成苏军立即发起反攻,他认为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必须提前储备大量的兵力和物资,而苏军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力量。

  所以他建议将反攻集中在莫斯科以西地区,因为德军虽然已经从莫斯科方向的撤退,但战场态势对苏军非常不利,这个方向的苏军只要得到必要的兵力和坦克,就能够取得更大战果。

  然而,斯大林没有采纳朱可夫的意见,他最后决定的反攻计划是:

  “在西方向(莫斯科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在西北方向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西南方向击溃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解放顿巴斯。”

  各部队不作休整,立即投入反攻!

  在列宁格勒方向,环绕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是北面霍津中将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东面是梅列茨科夫指挥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和东南方向库罗奇金指挥的西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的总兵力达到70余万人。

  但列宁格勒方面军要承担对北面芬兰军队的防御,西北方面军处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需要同时应对两个方向的德军,所以苏军在北部战场兵力并不占优势。

  为了执行苏军统帅部发布的冬季大反攻命令,在统帅部的协调下,计划在沃尔霍夫地区集结列宁格勒方面军第54集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第4、第59、第52集团军,以及索科洛夫指挥的第2突击集团军参与反攻,参战总兵力32.5万人。

  具体的作战计划是:沃尔霍夫方面军突破沃尔霍夫河上、中游德军防线,尔后向西北方向的柳班突击。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方面第54集团军从北向南发展进攻,与南线沃尔霍夫方面军在柳班会师。

  作战的最终目的是切断拉多加湖东南的德军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并将其歼灭。

  在苏军反击的地段,当面德军是第18集团军的右翼和第16集团军的左翼,共有13个师,其中包含第39装甲军、第1军主力和第38军一部。

  1942年1月初,担任主攻的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情况并不理想。

  部队刚刚结束季赫温反击战役,还没有来得及休整。

  弹药储备不到所需的1/4,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各部队损失的兵力还没有补充到位。

  方面军中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第2突击集团军在进攻前夕,实际到达进攻出发位置的只有1个军的兵力,剩下的部队还在向这里开进。

  北面的列宁格勒方面军第54集团的情况稍好,而且距离两军会合地点更近。

  1月4日,第54集团军在霍津的指挥下率先向德军发起反击。

  至5日日终,第54集团军攻击部队与德军第1军激战两日,仅向前推进了4~5公里,并在随后第39装甲军第12装甲师的反击下,退回了攻击出发地,苏军的第一次反攻流产。

  梅列茨科夫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因为准备严重不足,苏军统帅部同意了他们推迟进攻的请求。至1月6日,方面军仍然没有完成进攻准备,梅列茨科夫在斯大林的严令下不得不匆忙发起了进攻。

  在基里希到诺夫哥罗德之间从北到南沃尔霍夫河沿岸,苏军第4集团军、第59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越过已经结冰的河面,开始向德军进攻。

  严阵以待的德军用猛烈的机枪和迫击炮还击。

  1月7日,第2突击集团也投入进攻,但沃尔霍夫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都被阻于沃尔霍夫河岸地带,无法继续推进。

  进攻发起2天后,梅列茨科夫不得不再起请求将进攻推迟,他在与斯大林的通话中,将进攻的时间敲定为1月13日。

  在此期间,梅列茨科夫还撤销了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员索科洛夫的职务,这名内务人民委员出身的将军几乎不上前线,只知道在司令部里发布不切实际的命令。

  在进攻发起前夕,斯大林将索科洛夫调离,第2突击集团军改由第52集团军司令员克雷科夫担任,第52集团军则交由雅科夫列夫指挥。

  1月12日,尽管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预备队还没有完成集结,其第一梯队的攻击部队已经就位,方面军配属的坦克和炮兵也完成了进攻前的准备。

  1月13日,沃尔霍夫方面军发起第二次全面进攻。

  1月13日,经过15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沃尔霍夫方面军4个集团军的第1梯队全部转入进攻。

  第2突击集团军开始向查普皮斯指挥的敌军第38军展开攻击。

  在克雷科夫的第2突击集团军左翼,是他曾经担任司令员的第52集团军,该集团军在诺夫哥罗德以北越过沃尔霍夫河,向德军发起辅助进攻;

  在第2突击集团军的右翼是第59集团军,他们在格鲁济诺以南越过沃尔霍夫河,向西发展进攻。在北线的第54集团军,也于当天从波戈斯季耶出发南下,开始第二轮进攻。

  和2个月前德军进攻季赫温时一样,列宁格勒东南的多森林沼泽地形对于进攻方十分不利。

  虽然冬季的沼泽已经不再成为障碍,但遍布的森林、齐腰深的积雪和开阔的沼泽地成为了德军防御的天然屏障。

  苏军越过沃尔霍夫河后,第2突击集团军的面前是成片的森林,因为害怕掉队、迷路,士兵们不得不拉着手聚在一起,向前摸索前进,这样做则成了隐蔽在森林中德军机枪火力绝佳的射击目标。

  此时的苏军士兵、包括基层指挥人员仍然缺乏实战经验,在进攻时战术呆板,只会要求士兵一味地冲锋,不知道利用地形在进攻中隐蔽自己,导致部队的伤亡惨重。

  直到1月17日,第2突击集团军才突破了德军2个步兵师组成的第1道防线。

  北面的第54集团军当面是德军1个师的防御阵地,战斗开始后不久,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增援部队第12装甲师和第223、第291步兵师就及时赶到。

  至1月17日,因为弹药耗尽,该集团军再次被迫停止了进攻。

  南线的进攻仍然在继续,只是在德军严密的防线前,苏军的进攻非常缓慢。

  1月25日,第2突击集团军和右翼的第59集团军终于在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找到德军的弱点,达成突破。

  随后,梅列茨科夫将方面军指挥部直属的第13骑兵军投入到突破口,同时命令突击第2集团军也跟在骑兵军之后进入突破口,苏军的进攻局面有所改观。

  在两翼,梅列茨科夫命令第59和第52集团军各以其一部,向突破口两侧进攻,扩大突破口的宽度,保障突破口的侧翼安全。

  进入突破口的第13骑兵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的部队在接下来的几天进展顺利,至1月底,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向前推进了40多公里,并将诺夫哥罗德至列宁格勒之间的铁路线切断。

  德军方面,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勒布已经被希特勒解职,接替他的是第18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

  为了堵住突破口,屈希勒尔将包围列宁格勒的第18集团军一部分部队抽调出来,调转方向阻击苏军的箭头。

  同时,为了挤压突破口的宽度,德军在第2突击集团军的右翼展开了第225、第212、第254、第61、第215步兵师、党卫军警察师,共计6个师的兵力;

  在左翼则展开了第285警卫师、第126步兵师以及第20摩托化师,上述部队不断地向苏军实施反突击,牵制苏军的进攻势头。

  此后,德军又陆续向突破口左翼调来第8装甲师一部、第58步兵师、党卫军第2旅等部队。

  此时的战场局势非常微妙,如果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能够和北面的第54集团军会师,则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分割成两部分,并将德军第1军和第39装甲军包围,这部分德军将会面临被围歼的危险。

  而在苏军突破口内的第2突击集团军和第13骑兵军10万兵力已经深入德军防线腹地,他们面对的是德军20余万人的围堵。

  突破口内的苏军实际上已经被优势德军给牢牢包夹住,一旦突破口的根部被切断,第2突击集团军和第13骑兵军将完全陷入德军的包围。

  此时,突破口内的苏军已经消耗掉了大部分进攻力量,梅列茨科夫向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如果继续向柳班进攻,则大本营应该向沃尔霍夫方面军提供必要的新锐力量;否则,建议方面军应该将突破口内的苏军撤回战役出发地;

  最后一个方案是第2突击集团军就地组织防御,等待增援部队到达后再转入进攻。

  苏军统帅部采纳了梅列茨科夫提出的第一个方案,但对于他提出的增派新部队的要求,则让其在沃尔霍夫方面军内部调配。

  整个2月份,苏军统帅部都在忙于指挥各个战线的苏军反攻。

  对于沃尔霍夫方向面临的困难,并没有充分地认识,或者说苏军当时在各个战场上的反攻都存在困难。

  急于改变战场局面的斯大林,不断地催促前线将领加紧进攻,在沃尔霍夫方向,他命令梅列茨科夫在春季来临之前夺取柳班;

  同时严令霍津的第54集团军恢复在北面的进攻,和第2突击集团军在柳班会师。

  此时的第2突击集团军由于深入德军防线,战线拉长,后勤补给越来越困难,前线所需的弹药的粮食经常中断。

  为了达成统帅部的要求,梅列茨科夫从第4集团军抽调的1个师加强给突破口内的第13骑兵军,并且给第2突击集团军补充了兵员。

  2月底,苏军推进至柳班西南15公里处的红戈尔卡,进攻力量再次枯竭的第2突击集团军已经没有办法向柳班推进了。

  2月27日,德军组织了一次局部反击,第18集团军的第291、第215和第61步兵师插入到第2突击集团军锋线部队的左侧翼,在苏军第327步兵师和第80骑兵师后方发起进攻。

  经过5天激战,德军的反击被遏制,苏军此时也弹尽粮绝,被迫就地转入防御。

  在苏军整个1941年的冬季反攻中,各个战线的进攻都没有达到战役预期,统帅部对前线的取得的战果极其不满。

  为此,苏军统帅部派遣伏罗希洛夫元帅前往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部,协调各方面军的作战。

  然而在了解到前线的实际情况后,伏罗希洛夫也认为现在的局势对苏军非常不利,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沃尔霍夫是个危险的地方。”

  1942年3月8日,曾经在基辅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中有出色表现的弗拉索夫被任命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他也迎来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3月15日,霍津的第54集团军终于突破了德军防线,向南推进了22公里,距离柳班还只有10公里。

  德军第1军和己方部队的联系,只剩下柳班至列宁格勒铁路线两侧不到30公里了狭窄地带。

  为了不让苏军封闭包围圈,屈希勒尔将所有能够动员起来的部队都投入到战场上,后方正在休整的部队、党卫军和拉脱维亚伪军被编成营连级单位,陆续投入到不断出现漏洞的防线。

  同时,德军统帅部从东线其他战场抽调了3个师,增援北方集团军群。

  由于缺少新锐力量的投入,苏军的进攻没有得以延续,而随着德军增援部队的到达,战场上双方的实力对比在发生质的改变。

  早在3月初,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正在酝酿1942年春季的反攻,在确保继续围困列宁格勒所需的必要兵力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打掉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的突出部。

  为此,屈希勒尔决定组建2个突击集群,集中在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突出部的两端。

  北面突击集群,由党卫军的1个警察师和第1军的两个步兵师组成,该突击集群配备了15个炮兵连和33辆坦克,以党卫军警察师担任主攻;

  南面突击集群,由第38军的两个步兵师组成,并配备了12个炮兵连和8辆坦克,以第58师担任主要突击。

  虽然德军的反击力量并不强大,这也是当时屈希勒尔能够从战线上抽调出的极限兵力。

  在此期间,配属北方集团军的第1航空队的力量有所加强,他们将会为德军的反击提供空中支援。

  3月15日,也就是苏军第54集团军取得突破的当天,德军北部突击集团也开始了反攻。

  在进攻的第一天,德军第1航空队出动263架次飞机,对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展开了猛烈的空袭。随后,地面部队开始向前推进。

  在德军进攻的最初几天,苏军的抵抗非常激烈,但随着其他战线上抽调的部队陆续抵达战场,屈希勒尔手上掌握了更多的机动兵力。

  在此期间,德军的第1航空队起到积极作用,他们在整个3月份的反攻中,投下了8169吨炸弹,前线苏军在德国空军猛烈的打击下,经常乱作一团,丢下阵地向后撤退。

  3月19日,得到极大加强的南线突击集群在第2突击集团军的根部达成突破,两翼的第1军和第38军在亚斯诺伊博尔会合,将第2突击集团军四面包围。

  情况万分紧急,梅列茨科夫亲自来到第59集团军第372师,趁德军战线未稳,指挥部队重新打开了突破口,恢复交通线。交通线公路两侧的战斗异常紧张激烈,毛熊红军三次打通了交通线,又三次被德军封闭。

  战斗最紧张的时候,梅列茨科夫甚至把手里掌握的最后一点战斗力-少尉集训队和初级指挥员教导连的人员全部投入了战斗。

  在调来了一个刚刚得到补充的步兵师之后,才基本上控制了突破口地区的局势,并向突击第2集团军运去了补给和弹药。

  此后的几个月,该集团军一直处于被半包围的危险处境,德军随时仍有可能再次关闭突破口。

  此时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面临着各方的指责,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霍津将苏军的被动局面归罪于苏军缺少统一的指挥,他向苏军统帅部提议将两个方面军合并,交给其统一指挥。

  斯大林同意了霍津的意见,任命他为合并后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同时任命他极为赏识的弗拉索夫为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员,接替克雷科夫继续指挥突出部的作战。

  4月23日,沃尔霍夫方面军正式并入列宁格勒方面军,霍津将列宁格勒的城市防务交给戈沃罗夫,自己则前往沃尔霍夫,继续指挥柳班方向的战斗。

  梅列茨科夫则被调往西方面军,担任朱可夫的助手,不久降职出任第33集团军司令员。

  在他离任时,向霍津建议:

  “由于第2突击集团军疲惫不堪,以现有的编成,它既不能进攻,也不能防御。它的交通线又处在敌人的威胁之下,要么派出精锐部队加强该集团军,要么立即把第2突击集团军从森林沼泽地撤出来,否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霍津没有听从这一建议,仍然想让第2突击集团军以其现有兵力前进。

  此时的第2突击集团军只是在名义上是突击的,实际上它连实施防御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去粉碎德军的强大地抵抗了。

  至4月底,柳班战役已经持续3个半月,双方的损失都极其惨重,苏军在战场上阵亡9.5万人,负伤21万余人;

  德军仅第18集团军的损失就有10万余人。

  霍津试图向几乎处于四面包围的第2突击集团补充兵员,以便让其延续向柳班的进攻,但他的这一企图在实施之初就被德军阻拦。

  在遭受挫折后,霍津不得不放弃了进攻,决定把第2突击集团军撤出来补充休整。

  5月21日,苏军统帅部批准了霍津的请求,他随即向弗拉索夫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但由于没有预备队,再加上延误了时间,德军很快识破苏军的企图,于是德军调来了新的增援部队。

  德军在北部投入了第61、第254步兵师;在西面展开第291步兵师;南部德军有第285警卫师,第58、第126步兵师,西班牙蓝色师,第20摩托化师,党卫军第2步兵旅。

  还以第20摩托化师的6个营为基干组成一个精悍的战斗集群。

  至6月6日,德军彻底将第2突击集团军的7个师6个旅包围。

  当得知第2突击集团军没有冲出包围圈的消息,斯大林对霍津的指挥能力极为不满。

  6月9日,他撤销霍津的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同时也将方面军重新拆分成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

  有意思的是,霍津的新职务是西方面军第33集团军司令员,他接替的还是梅列茨科夫的职务,而后者返回沃尔霍夫,重新担任该方面军的司令员,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则正式任命为霍津的助手,炮兵中将戈沃罗夫。

  此时,德军正在加紧消灭包围圈内的苏军。

  梅列茨科夫紧急抽出了3个步兵旅和1个坦克营,把这点微薄的力量编成两个集群,命令他们打开一条宽1公里半到2公里的走廊,并掩护走廊两侧,以保障陷入合围的部队撤出。

  6月10日拂晓,上述集群发起了进攻。

  到了傍晚,苏军的进攻没能奏效。此后梅列茨科夫再次组织力量冲击德国包围圈的对外正面。

  到6月19日,坦克第29旅和跟进的步兵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御,与从西向东南进攻的突击第2集团军的部队会合。

  6月21日,从东西两面沿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铁路线打开了一条宽300~400米的走廊,突击第2集团军一大批负伤的指战员撤出了包围圈。

  然而,跟随在伤员后面撤退的第2突击集团的部队,没有遵照命令与增援部队一同坚守走廊,而是跟着伤员撤往后方,此时在包围圈里,还有大批曾经并肩战斗却还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战友。

  第二天,德军集中了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向走廊猛攻,支撑走廊的苏联红军顶不住德军的进攻,最终放弃了这条生命线。

  此后,梅列茨科夫决定另外寻找一个突破口,他命令左翼第52集团军从西面,第2突击集团军从东面,沿铁路线进行相向突击。

  他特别命令突击第2集团军部队,毁掉全部重装备,把司机和其他专业人员全部编入战斗队,不惜任何代价把突击进行到底,并将集中突围的时间定在6月23日23时。

  6月23日,被围苏军阵地已经在德军的压迫下大大缩小。

  当天晚上11时30分,第2突击集团军开始突围。沃尔霍夫方面军则以第29坦克旅接应,同时第52、59集团军也动用了全部火力轰击德军阵地。

  第二天凌晨,苏军第29坦克旅沿着铁路打开了一个狭窄的走廊,一些部队开始沿着走廊冲出来。

  当天晚上,弗拉索夫下令各部队开始分散突围,他的司令部被分成3个小组,其中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军事委员会在一个冲锋枪连掩护下,准备在23时与第46步兵师会合。

  但在路上,他们却发现其实没人知道这个师到底在什么地方。此后,方面军指挥部和弗拉索夫失去了联系。

  6月25日早晨,一个突围出来的苏联军官报告说他看见了弗拉索夫。

  梅列茨科夫立刻派他的副官博罗达大尉指挥5辆坦克前去救援。其中4辆坦克触雷,最后1辆冲到了司令部,却没有找到人。

  而在当天9时30分,德军已经最后封闭了狭窄的走廊,而这一次是彻底封闭了。

  第2突击集团军在德军这次合围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突围期间苏军阵亡6000人、失踪8000人,被俘32759人,损失火炮649门。

  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最终被俘,不久之后,他在集中营关押期间向德军投降,沦为毛熊卫国战争期间最可耻的叛徒。

  毛熊突击第二集团军是卫国战争中一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部队,他们在42年承担了两次相同的攻势任务,却又以相同的方式惨败而归,近乎全军覆灭。

  但突击第二集团军在重建以后奋勇作战,一雪前耻,从柳班的失败一路走向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1941年毛熊卫国战争爆发以后,苏军统帅部在苏联各地火急火燎的组建军队,填补西部防线崩溃造成的巨大损失。

  1941年10月24日,根据第004097号指示,伏尔加军区开始组建第26后备集团军,也就是突击第二集团军的前身。

  该集团军隶属于苏军预备队,在后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并在11月25日紧急开赴莫斯科参战。

  作为一支成员都是新兵,且只进行了短期训练,所以突击第二集团军在第一次参战中表现的不是那么出色。

  一轮战役下来,集团军最初拥有的7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到了12月中旬改编为突击第二集团军时只剩下3个步兵师了。

  当然这些并非全是战斗伤亡,其实还有许多官兵被苏军统帅部调去加强其他部队了。

  1941年12月末,苏军统帅部发动了浩大的冬季反击攻势,突击第二集团军被调往沃尔霍夫方面军参加战斗,他们的任务是将德军赶过沃尔霍夫河并在河西岸建立桥头堡,然后向柳班地区前进,与北翼反击的苏军第54集团军会师,包围的德军沃尔霍夫战斗群。

  而后继续西进收复姆加火车站,打通沃尔霍夫至涅瓦河的通道,再将德军什利谢利堡战斗群包围起来,从而迫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大范围的后退。

  这个任务目标听起来好像很美好,但执行起来其实非常的困难,因为这意味着苏军反击部队仅直线距离就要前进一百公里,更不要说反击部队在切入德军阵地以后还要不断的展开兵力,阻断德军的反击,苏军反击兵力会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分散。

  42年1月柳班战役正式打响,突击第二集团军在一周内突破了德军的攻势并在沃尔霍夫河西岸成功站住了脚。

  从北部实施反击的第54集团军尽管速度略慢一些,但他们也成功突破了德军的防御阵地,并朝着柳班地区前进。

  但负责保证突击第二集团军两翼安全的第52集团军和第59集团军的攻势受阻了,他们由于缺乏足够的重武器和技术装备而无法突破德军沿河构筑的防线。

  此时的突击第二集团军已经深入到德军阵地后方三十几公里了,将两支负责侧翼保障的部队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指挥集团军的库兹米奇中将和霍津中将并没有发现隐患,仍然在一味地突击,结果德军一个反击就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为了拯救被包围的突击第二集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苏军突围战专家——弗拉索夫中将自告奋勇进入了包围圈中,接替生病的库兹米奇中将和霍津中将指挥部队突围,弗拉索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集团军的组织纪律,并清点了人员与武器弹药。

  随后弗拉索夫下令将死亡的战马做成了应急口粮分派给士兵们,他还向朱可夫和梅列茨科夫申请了航空补给支援。

  不过毛熊航空兵当时的空运能力远不如空战能力,所以苏军空投进包围圈的补给箱大多装满了“多功能”伏特加,这玩意既能拿来充饥取暖也能拿来打坦克,可偏偏投送进来的弹药非常少了。

  突击第二集团军在三月下旬成功在德军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双方围绕这条只有不到两公里宽的突破口一直争夺到了4月,在为期近两周的时间里共有约一万余名苏军官兵从这里逃回了沃尔霍夫方面军桥头堡阵地。

  直到1942年6月20日突击第二集团军大部被德军歼灭为止,苏军官兵们先后四次打开突破口,共有约2万人的以生还为集团军重建留下了宝贵的种子。

  1942年7月,突击第二集团军进入了重建环节,但由于德军企图使用南方军群的兵力加强北方军群的攻势,因此苏军统帅部打算在列宁格勒与沃尔霍夫方向发动一次主动进攻,阻止德军的企图,顺便重建列宁格勒的地面通道,尚未完成重建的突击第二集团军也就这样再次披挂上阵了。

  这一次突二集承担了与柳班战役几乎完全相同的任务,不过苏军统帅部对战役部署做出了一些优化,列宁格勒战线的第55集团军将从涅瓦河方向发起进攻吸引德军的注意力。

  然后沃尔霍夫第8集团军会先于突击第二集团军投入战斗,打开德军的阵地,最后由突击第二集团军完成向涅瓦河突击的任务。

  然而这一次梅列茨科夫大将的对手是老谋深算的德军名将曼斯坦因元帅,苏军的进攻意图很快就被曼斯坦因识破了,突击第二集团军的进攻方向看起来就和柳班战役没什么两样,而曼斯坦因的反击也完全毫无新意的重现了柳班战役中德军的伎俩。

  在双方的神配合下,突击第二集团军重蹈了柳班战役的覆辙,仅有7千余人逃出生天。

  如果不是梅列茨科夫力保,恐怕集团军都要被解散了。

  时间到了1943年,苏军总算是稳定了整个苏德战场局势,并在南线获取了一定的主动权。

  苏军统帅部打算继续在北部地区发动攻势,扭转整个战争的局面,一举将德国人赶出列宁格勒地区,为此连续两次遭受重创的突击第二集团军又披挂上阵了。

  突击第二集团军此时已经被扩编成了拥有16.5万兵力,装备有两千余门各型火炮和两百余辆坦克的庞大军团,远比42年参加柳班战役时的力量强大得多。

  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突破德军防线建立桥头堡然后占领几座被德军控制的村镇,看来苏军统帅部也不敢让他们继续实施大踏步的突击了。

  为了确保他们不会重蹈覆辙且顺利的完成任务,苏军统帅部将他们安排到了拉多加湖沿线附近,这样他们的侧翼也就有了安全保障。

  突击第二集团军在此战中一如既往的勇猛,用最短的时间突破了德军三条防线并成功占领了德军控制的几座村庄,他们还包围了一支德军炮兵单位,缴获了数门德国榴弹炮。

  随后突击第二集团军又在辛雅温斯基高地合围了另一支德军部队,报了去年的一箭之仇。

  不久之后他们还参加了奥拉宁鲍姆桥头堡战役,成功的巩固了列宁格勒的地面通道,完成了自己在42年未能完成的任务。

  1944年1月,突击第二集团军参加了胜利的列宁格勒解围行动,他们跟随大部队彻底的将德军赶出了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地区,并将战线恢复到了爱沙尼亚一带。

  不久之后他们又参加了纳尔瓦桥头堡战役,突击第二集团军在这次不太成功的战役中坚持了下来,是少数在第一次纳尔瓦战役中成功巩固了桥头堡的苏军单位,而在42年与突击第二集团军一同遭受重创的第8集团军也在此战中一雪前耻。

  这两个曾经被德军重创的集团军在第二次纳尔瓦战役中一口气连续攻陷了十余座德军要塞,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德军一路赶进波兰,又从波兰将德军赶回到德国本土。

  突击第二集团军在1945年参加了东普鲁士战役,他们跟随白毛第二方面军一路占领了切恰诺夫,奥斯特罗德,埃尔宾和但泽并最终攻入了安克拉姆,施特拉尔松德和格拉夫斯瓦尔德等城市,彻底消灭了在波拉美尼亚地区的德国顽固分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ula8.cc。读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dula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