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他们,在哪里呢?_民国合伙人
读啦小说网 > 民国合伙人 > 第156章:他们,在哪里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6章:他们,在哪里呢?

  第156章:他们,在哪里呢?

  鲁迅读完之后,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能言语,连他最喜欢的甜食也没了兴趣。

  林语堂、宋庆龄等人也颇为好奇地读完了这篇文章,同样陷入了沉默。

  反倒是萧伯纳先生听完翻译之后,笑着说道:“这个梦,是那么的梦幻,却又是那么的真实,这位叫刘青山的先生,用简短白话的文字将梦中的未来中国详细地陈述在了大家面前,梦中的未来中国和现在的中国,简直是两个世界,两个颠倒般的世界。”

  萧伯纳先生信仰社会主义,从1925年的上海五卅惨案开始关注中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在九一八事变后,是第一批访问中国的“国际反帝同盟”人士。

  也是这次的访问,让他与鲁迅结下了深有的友谊。

  “梦幻与现实吗?”林语堂看着手里的《东方杂志》中国梦特刊,呢喃了一句。

  他是偏向悲观主义的,在回复《东方杂志》的中国梦征稿中,用了五个‘不做梦’,来阐述自己认为的未来中国。

  而与他一样偏向悲观主义,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了迷惘和不乐观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而这样的思维在刊登出来的中国梦征稿中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这样的情况在几年后几乎蔓延到了全国。

  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中国各界彻底陷入了悲观和绝望,从普通人,到军队,在到政府高层,再到各界人士,面对庞大的日本国家力量,军队差距和国家实力的差距,绝望笼罩着整个中华大地!

  甚至在日本人的大轰炸下,一些民国史学家已经做好了亡国灭种的准备,在一些地方留下了民国的历史文本和中华文明的简史,藏匿在各个隐秘的角落,或大山深处的山洞,希望后世的人们能在日本的侵略和破坏下,还能找到这些真实的历史。

  在看到刘青山的这篇文章前,林语堂见过最乐观的文章,莫过于顾颉刚先生的未来中国五点。

  即,无人抽鸦片、打破旧家族制度、奖励边疆移民、全国受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没有不劳而获的人。

  但现在看了刘青山的这篇文章,更加详细,更加充实,仿佛他真的在梦中见到了这样一个盛世中华一般。

  可是……对于现在的现实来说,这又是多么的梦幻。

  “我看看,第一,租界回收,中国彻底挣脱半殖民地;第二,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第三,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少有的工业国;第四,大烟绝迹;第五,土匪强盗绝迹;第六,粮食大丰收,全国人民吃饱饭;第七,旧宗族制度彻底消失;第八,支援西部,教育西部;第九,移民边疆,开拓东北和新疆;第十,治理黄河水患和土地沙漠化;第十一,军队强大,击败了侵略者;第十二,外交上独立并强大,不再重复青岛事件。”鲁迅拿出钢笔,在随身携带的空白本子上,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十二个要点。

  本来就已经够白话的文章,经过鲁迅这么一个要点一个要点的写出来,更加立体直观地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好一个盛世中华啊!”写完之后,鲁迅自己都忍不住称赞道。

  “这样的中国,存在吗?”提出质疑的是林语堂,只见他眉宇轻皱,看着鲁迅手上的本子上哪十二个要点。

  每一个都是和现在的中国完全颠倒的存在,让人几乎不敢相信。

  “刘先生不是在文章最后说了吗?”宋庆龄笑着道:“他梦中看到的,是八十八年后的未来,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而实现的中国。”

  “八十八年!可以吗?”林语堂看向宋庆龄,又看向鲁迅。

  “如果,有那么一群为了中国的未来而艰苦奋斗的人们,不,是有那么几代人!将创造美好中国的愿景一代代传承下去,一代代努力拼搏!”鲁迅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呼出一口气,坚定道:“一定可以实现!”

  “那么,这群人在哪里呢?”林语堂坐在椅子上,依然悲观。

  “是啊……他们,在哪里呢?”鲁迅也看着中国梦特刊上,刘青山的名字,发呆。

  从辛亥革命彻底推翻清王朝之后,民国陷入了漫长的军阀混战中。

  在这些时间里,无数人在寻找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出路。

  可是到底谁能救中国呢?

  每个人都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觉得西方共和制度可以救中国,有人觉得模仿美国可以旧中国,有人觉得民主可以救中国,还有些人觉得,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

  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即便如宋庆龄、鲁迅这般站在民国顶端的人,走在这个民族最前方的人,也依然,看不清前方的路。

  而在距离上海八百公里外的瑞金,‘这群人’还在内部意见不合中摸索着。

  三月初,随着新一期的《红色中华》发行,刘青山的《论俄国革命土壤基础和国内革命土壤基础的区别》一文,也正式在中央苏区各地刊登。

  首先购买《红色中华》的,就是中央苏区的十几万党员。

  而李胜德作为中央苏区的主席,自然也是每一期的《红色中华》订阅者。

  上一次他阅读《红色中华》,看到的是波谷同志对罗明同志的路线错误的批判,也就是隔山打牛,借着在党内报刊上批评罗明路线,实际上却是针对以李德胜为主的农村战略支持者们。

  波谷这一招制造出来的舆论却是让大部分党员都被他迷惑,认为罗明路线是错误的,于是跟着进行了罗明路线的大批判。

  不够这一次,李德胜看到了一篇跟中央苏区以往的文章大不一样的文章。

  在署名深海的《论俄国革命土壤基础和国内革命土壤基础的区别》一文中,刘青山对比了俄国和中国的辽阔土地、人口成分、农民聚集情况、城市分部情况、工人聚集情况、战争中士兵们的情况,以及反对派、保皇党的情况,等等多方数据,分析了俄国革命的成功,以及支持俄国革命成功的土壤。

  然后话题一转,又列出了中国人口数据、农民数据、工人数据、城市数据,以及反对派、买办资本阶级和殖民者利益等等多方数据,以此来证明中国革命的土壤与俄国革命土壤的区别。

  从基础上反驳了国际派试图复制俄国革命的成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ula8.cc。读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dula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